駁岸木樁在運輸過程中需采取科學的固定措施,以確保其穩定性、安全性并減少運輸損耗。以下是常見的固定方法與注意事項:
一、運輸工具選擇與基礎防護
1. 車輛適配:選擇平板卡車或帶護欄的運輸車,車廂長度需匹配木樁長度,避免懸空過長(一般不超過車體1/3)。超長木樁需申請特種運輸許可并加裝警示標志。
2. 防滑處理:在車廂底部鋪設橡膠墊、草簾或防滑毯,增大摩擦力;對于表面光滑的木樁,可包裹麻布或纏繞防滑繩。
二、分層碼放與分隔固定
1. 分層碼放:采用井字形交叉堆疊,每層木樁間插入10cm×10cm的木方作為隔墊,防止滾動摩擦。堆高不超過1.5米,需靠近車體中部。
2. 分區捆扎:使用高強度尼龍綁帶(建議抗拉強度≥5噸)或鋼絲繩配合緊繩器,每隔1-1.5米橫向捆扎一道。捆扎點應避開木樁端部20cm脆弱部位,并在接觸處加墊橡膠護角。
三、立體加固與限位裝置
1. 端部固定:在車廂前后端設置可調節擋板或焊接角鋼框架,限制木樁縱向位移。超長部分需加裝紅色反光標識。
2. 斜撐加固:對超高堆垛采用45°角鋼斜撐與車廂底板焊接,形成三角形穩定結構。雨季運輸時需額外覆蓋防水篷布,并用網狀繩索交叉固定。
四、動態監測與應急措施
1. 途中檢查:每行駛100公里或經過顛簸路段后,停車檢查綁帶張力及木樁位移情況,及時調整松緊度。
2. 裝卸規范:使用吊裝帶配合平衡梁進行裝卸,嚴禁拋擲。吊點間距應大于木樁長度的2/3,吊運速度控制在10m/min以內。
注意事項
* 新砍伐含水率>30%的木樁需預留0.5%的收縮間隙
* 經防腐處理的木樁需避免與金屬件直接接觸,防止化學腐蝕
* 跨境運輸需符合ISPM15國際木質包裝檢疫標準
通過上述措施,可有效降低運輸損耗率至3%以下,同時滿足GB/T 9174-2020《道路貨物運輸車輛載重利用規范》要求,保障駁岸木樁運輸的安全性與經濟性。